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07 点击次数:85
核心模式:政府发债 + PPP模式 + REITs
目标:构建市场化、可持续的基建投融资体系,替代传统“政府融资平台”模式。
一、新模式三大支柱(一)政府专项债
政策扩容
2023年两会明确扩大发行规模,支持交通、能源、生态环保等领域。
2024年国务院优化专项债管理机制,扩大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,试点“自审自发”模式。
发行额度(单位:万亿):
2018年1.35 → 2019年2.15 → 2020年3.75 → 2021-2023年3.65 → 2024年3.9 → 2025年4.4(预计)。
投资渠道拓展
允许居民通过证券、基金公司购买(2022年),提升透明度(2023年),推动国际化(2024年)。
(二)PPP模式规范与升级
改革重点:
2023年鼓励民企参与,禁止地方政府通过国企变相融资。
2024年发布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引,推动与REITs结合以优化退出机制。
(三)REITs市场加速发展
试点扩容:
2023年扩展至新能源、保障性住房,上市产品超20只,规模超800亿元。
2025年新增文旅、智慧城市等领域。
政策要求:
项目需具备稳定现金流和运营能力(2024年指导意见)。
二、政府融资平台退出与转型
政策时间线
2014年:剥离融资职能,严禁新增政府债务。
2017-2018年:重申市场化转型,严控隐性债务。
2023年:要求制定平台退出计划。
成效:2025年债务置换推动平台减少4680家(占全年总数2/3以上)。
三、国际经验借鉴(以美国为例)
市政债券:一般责任债(税收担保)与收益债(项目收益担保)。
PPP模式:私营部门参与提升效率,分散风险。
REITs成熟运用:高流动性吸引多元投资者。
其他工具:税收增量融资(TIF)、收费公路收益债等。
四、改革动因与未来展望
为何早期未采用新模式
改革开放初期资本市场不成熟,国企主导基建更符合效率需求。
当前转型条件
民营经济体壮大,金融市场成熟,REITs等工具完善。
未来目标
通过“专项债/PPP建设 + REITs退出 + 扩募再投资”循环,实现基建可持续发展。
国策智库:政策研究推送、政企项目融资、工程过程咨询、产业招商运营
下一篇:关晓彤华表奖后台,腿腿腿腿!